原标题:1分钟自测,看你的腰椎好不好!常做4个动作,护腰椎、缓疼痛
据卫生部统计,我国腰椎病患者已突破2亿人,其中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占全国总人数的15.2%。
在人体的脊柱结构中,腰椎承担着“苦力”的角色,它承载了人体一半以上的重量。然而,很多人不懂得爱惜腰椎,最后自食“恶果”。
腰椎间盘多发于20~40岁人群,近年来愈发呈现年轻化趋势,甚至有专家表示:现代年轻人至少把腰椎病提前了10年。
那么,腰椎间盘病变怎么分辨?平时应该怎样保护腰椎?
重视腰椎间盘的病变
人体的腰椎由5块椎骨组成,每块椎骨的前部都由椎体和椎间盘组成。其中,椎间盘是连接在我们每一块椎骨之间的组织结构,具有维持脊柱稳定性、缓冲外力等作用。
如果将椎间盘比喻成一个流沙包,那么包子馅是椎间盘里的髓核,包子皮就是包裹着椎间盘的纤维环。
一旦腰椎间盘出现退化,加上外力作用,很容易会导致纤维环破裂,髓核流出,并刺激、压迫附近的神经,从而出现腰痛、下肢发麻等不适症状。
腰椎间盘发生病变有4个阶段,大家一定要重视:
阶段1:膨出
在这一阶段,腰椎间盘膨出是“包子皮”(纤维环)撕裂所致。膨出一旦压迫神经纤维,很容易造成局部炎症,甚至引起腰腿疼痛。
如果症状不明显或无症状,则无需治疗,日常多注意保护腰椎即可,如注意保暖、睡硬板床等。
阶段2:突出
年老、受外伤、腰椎间盘退化等会导致椎间盘磨损、撕裂,突出的腰椎压迫神经根,并引起明显的不适症状——腰部及下肢放射性疼痛,尤其是大腿一侧的根部。
若不及时治疗,大多数患者可能会出现不同程度的腰椎脊柱侧弯,严重影响日常生活。
阶段3:脱出
腰椎间盘脱出的患者,其运动会受到限制、下肢麻木。这一种情况一般较少出现,如果发生了,则说明情况在向严重的趋势发展,需要就医治疗。
阶段4:脱离
到了最后一个阶段,意味着已经到了最严重的时期。这时,腰椎部分经常发生神经粘连,不仅受到神经压迫的影响,还有神经粘连炎症。